产品中心

塞上煤海涌“新”潮——写在第十九届榆林国际煤博会、第三届西部氢能博览会开幕之际

  “陕北有煤海 质优易开采”。41年前,《人民日报》头版上的这个10字标题如春雷惊世,正式揭开榆林煤炭资源大规模开发的帷幕。

  2021年9月13日,习来到陕西榆林考察,明确指出要“提高煤炭作为化工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强调“把加强科技创新作为最紧迫任务,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擘画了清晰路径。

  2021年9月13日至14日,中央、国家主席、主席习在陕西省榆林市考察。这是13日上午,习在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考察时,同企业职工代表亲切交流。新华社记者 燕雁 摄

  从“靠煤吃煤”到“点煤成金”,从输出原煤到输出高端化工产品,近年来,一场关乎能源结构与产业形态的深刻变革,正在榆林大地上全面展开。

  科技创新是引领能源革命的第一动力。近年来,榆林以建设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为统领,加速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为传统能源基地注入崭新发展活力。

  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的实验室内,仪器低鸣,指示灯闪烁,科研人员正凝神调试设备、细致校准参数。

  陕煤集团榆林化学1500万吨/年煤炭分质清洁高效转化示范项目二期工程施工现场

  “研究院建成投运以来,我们聚焦能源清洁利用与多能融合技术突破,每年投入上亿元专项资金,在氢能储能、煤化工下游等科研领域持续深耕。”据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院长任晓光介绍,截至目前,该院已先后引进科研团队60个,立项科研项目50余项,形成可转化科技成果12项,汇聚了包括4名院士、21名杰青、4名长江学者在内的400余人科研队伍,带动一批优势项目纷纷落地榆林。

  科技创新既要“顶天”也要“立地”。在陕西能源赵石畔矿业运营有限责任公司赵石畔煤矿,5G+多网融合系统正实现井上下全面覆盖,依托5G RedCap技术,喷雾降尘、管网监测等系统完成无线化、轻量化融合应用。今年5月,该项目经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鉴定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我们通过构建‘1116N’智能化应用架构,实现了从人工操作到智能自主的跨越。在实现综采工作面设备井上下‘一键启停’、采煤机记忆截割、支架跟机移架等基础上,正在进一步拓展采煤机规划截割、AI识别预警、全工作面数字孪生等高级应用。”陕西能源赵石畔矿业运营有限责任公司信息中心副主任王超说。

  近年来,榆林坚持“转化先行、链式布局、集群发展”,积极布局现代煤化工产业,加快构建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乙醇等多条产业链,聚力推动煤炭由燃料向原料、材料转变,大宗基础化工产能超过1700万吨,全球全国首台套技术装备达到28个,产业附加值与竞争力不断提升。

  近日,总投资1760亿元的陕煤榆林化学1500万吨/年煤炭分质清洁高效转化示范二期项目一阶段多个装置正式开工。作为生态环境部成立以来一次性批复的最大单体项目,该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350万吨/年煤热解、560万吨/年甲醇等43套工艺装置及公辅设施,其中甲醇合成装置、合成气净化装置为国内在建单系列最大规模装置。

  陕煤集团榆林化学1500万吨/年煤炭分质清洁高效转化示范项目二期工程施工现场

  “项目以‘煤炭分质利用技术’为核心,秉持源头减碳、中间降碳、末端固碳理念,通过煤制烯烃、煤制芳烃两条路径,将现代煤化工、石油化工、高分子材料深度耦合延伸产业链,最终可生产除4大类36种主产品。”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有限责任公司生产部副经理吴小军说。

  榆林煤化工产业的链条,也正在关键细分领域加速延伸和夯实。在陕西延长石油榆林凯越煤化有限责任公司,年产50万吨甲醇制乙醇项目建设已进入收官阶段,主要设备基本安装就位,预计今年年底即可正式投产。

  该项目以煤基合成气为原料,经甲醇、二甲醚羰基的工艺路线,可生产出无水乙醇、乙酸甲酯等产品,其中乙醇产品纯度可达99.71%,各项主要指标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可广泛用于医药、食品等领域。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国内唯一从煤到聚烯烃弹性体的全产业链条,填补区域高端精细煤化工新材料产品的空白。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榆林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大力推进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和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已成为这座城市扎实推进产业绿色转型的生动实践。

  位于榆横工业园区的榆林城投佰盛二氧化碳综合利用项目就是其中典型代表。该项目通过捕集上游煤化工企业排放的尾气,经预冷、压缩、脱硫、吸附、净化及精馏提纯,最终产出液态二氧化碳产品。

  作为陕西单体最大的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项目,榆林城投佰盛二氧化碳综合利用项目每年可生产100万吨液态二氧化碳、2万吨碳酸氢铵和1万吨工业氨水,产品主要用于油田注井驱油、地下封存、农业化肥和烟气脱硝等领域。

  “将二氧化碳‘变废为宝’,我们不仅收获了丰厚的产业效益,每年还可减排二氧化碳101万吨,相当于202万亩碳汇林的吸收能力,为榆林煤化工尾气利用产业集群化规模化高值化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榆林城投佰盛化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夏园说。

  同一园区内,陕西欣晟绿能二氧化碳乙烷耦合羰基一体化项目则是以液态二氧化碳为原料,生产醋酸正丙酯、正丙醇、丙醛等产品。目前项目已进入试生产调试阶段,投产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三丙”一体化项目。

  “经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评定,我们的部分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每年可直接消耗二氧化碳2万吨,间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万吨左右。”据陕西欣晟绿能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江南介绍,该项目核心装置“乙烷二氧化碳耦合羰基一体化”装置是全球首套直接利用二氧化碳进行羰基化反应的装置。

  产业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低碳发展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从资源驱动到创新引领,从“黑色依赖”到绿色多元,榆林正以一场波澜壮阔的能源革命,回应时代之问、书写发展新篇,并在能源发展史上镌刻下鲜明的“榆林坐标”。

上一篇:全国首个第三方平台“安心消费系列”预付式消费模式落地北京 下一篇:暂无

Copyright © 2012-2018 某某网站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琼ICP备xxxxxxxx号